浏览数量:64 作者: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华侨城学校中学部 发布时间: 2025-07-15 来源:本站
走进古都西安 触摸历史脉搏
2025年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华侨城中学
西安研学教育实践活动
七月的晨光熹微,我校师生自金陵古都启程,乘高铁西行千里,奔赴十三朝古都西安,开启为期四天的研学教育实践活动。从南京到西安,不仅是地理坐标的位移,更是一次穿越中华文明三千年时空隧道的文化朝圣。在这座"秦中自古帝王州"的千年古都,我们将依次探访西安博物院的文化积淀、兵马俑的雄浑气魄、授时中心的科技之光、交大的学术殿堂、大唐盛世的华美遗存,以及袁家村的乡村振兴典范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完成一场深刻的文化启蒙。
西安博物院内,无论是精美的瓷器,还是古朴的青铜器,都透露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独特审美。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。同学们了解了小雁塔的历史变迁,从唐代的辉煌到历代的修缮,每一次的变迁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。
古今逐梦 定国安邦
那一列列排列整齐的陶俑,虽静默无言,却以其雄浑的气势诉说着大秦帝国的辉煌与沧桑。同学们了解到兵马俑不仅仅是秦始皇帝陵的一部分,更是秦代军事制度、社会结构乃至国家意志的生动体现。兵马俑不仅是一部历史教科书,更是一部艺术杰作。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陶俑的形态、服饰以及阵列布局,深刻感受到了秦代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。
在专业导师的引领下,同学们从制坯、倒模到塑型,以指尖丈量陶土的延展与凝固。在反复修坯的过程中,他们既领悟到秦代"物勒工名"的责任伦理,也同步构建起现代工匠精神的核心——专注力与抗挫力。当同学们捧着自己制作的陶俑时,掌中轻颤的不仅是泥塑的重量,更是文明传承的使命感。
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,时间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而是被精准地测量、记录与传递。"东经120度标准时"的红色光带 在地球仪上亮起时,同学们惊觉西安这座古城竟是国家时间体系的"地理原点"。同学们了解了授时中心的工作原理和历史沿革。从古老的日晷、滴漏,到现代的原子钟、卫星导航,时间的测量方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同学们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 与无价。
盛唐古韵 名校励志
步入校园,每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诉说着西安交通大学百余年的辉煌历程。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空,见证了这座学府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,始终坚守着“精勤求学,敦笃励志,果毅力行,忠恕任事”的校训。这十六字箴言,不仅是对交大精神的深刻诠释,更是对我们每一位学子的殷切期望与鞭策。
学霸分享会上,直博生以亲身经历为镜,不仅分享了宝贵的学习经验与高效的学习方法,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与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。同学们深受鼓舞,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,立志要在未来的日子里,以实际行动践行,为梦想插上翅膀。
在物理知识的指引下,同学们亲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物,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与创造的乐趣。这一过程中,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理解,更培养了动手能力,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大唐芙蓉园是一座以盛唐气象为蓝本的主题公园,它不仅是一处建筑景观的集合,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。行走在紫云楼与仕女馆之间,同学们惊叹于唐代建筑"如鸟斯革,如翚斯飞"的灵动之美。那些严格按照《营造法式》复原的斗拱与檐角,不再是书本上的平面图示,而成为了可触可感的立体存在。杏园里飘来的阵阵花香,御宴宫中隐约的钟磬之声,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的画卷之中。
大雁塔广场是亚洲最大的唐文化主题广场。远观西安的标志性建筑——大雁塔,这座唐代高僧玄奘译经之地的巍峨身影,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庄严与神圣。同学们在这里,不仅领略到了盛唐古韵的独特魅力,更见证了现代科技与古老文化的完美融合,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思考。
行走在仿唐建筑的飞檐斗拱之下,同学们惊叹于"火树银花不夜天"的盛景。那些精心复原的唐风建筑群,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平面图像,而是可触可感的立体存在。现代光影技术投射在仿古建筑上,传统皮影戏与全息投影同台演绎时,同学们见证了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无限可能。
初心如磐 归途如虹
步入袁家村,仿佛回到了那个古朴而纯真的年代。青砖黛瓦、古木参天,每一处景致都透露着陕西关中地区的独特韵味。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陕西独特的民风民俗,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交融。通过参观当地的民居、手工艺作坊和民俗表演,同学们对关中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。
漫步于青石板路,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,每一口美食背后,都蕴藏着一段段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。同学们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油泼面、肉夹馍、凉皮等地方特色小吃,更是在品尝的过程中,被那份对食材的精挑细选、对工艺的匠心独运所深深打动。这不仅激发了他们对陕西民风民俗美食文化的浓厚兴趣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尊重传统、热爱本土文化的种子。
本次研学教育实践活动行至此圆满收官,从西安博物院的千年典藏到兵马俑的帝国印记,从授时中心的科技之光到交大的学术殿堂,从大唐盛世的华彩重现到袁家村的乡村振兴,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完成了对中华文明的立体认知。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,不仅让文化基因融入青春血脉,更在年轻心灵播下了守正创新的种子。愿这份文化馈赠化作永恒的精神坐标,指引同学们在未来的求索之路上,始终葆有对文明传承的敬畏与创新的勇气。
校园美篇 | 中学学科网 | 栖霞教育之家 | 南京市教育局 | 南京智慧教育资源平台 | 南京市教研室 | 南京教育期刊库 | 南京智慧教育云平台 | 南京校园电视网 | 江苏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 |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| 南京外国语学校 | 南京外国语仙林分校